广州康鹭改造势在必行,百家企业代表:迫切找到可聚集发展地
7月28日,由广东省湖北商会主办,广东省湖北商会服饰时尚产业协会承办的海珠服装产业转移调研座谈会在广州海珠举办。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探讨海珠区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梯度有序转移等相关议题。近百家企业代表来到现场与政府、行业商协会代表进行专项交流探讨,就企业如何做好未来规划,如何寻找新的产业发展聚集地,保留升级“小单快返”模式等提出了具体建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座谈会现场
“康鹭改造势在必行,各企业需做好未来规划”
会上,广东省湖北商会会长滕华国向与会代表说明了本次会议的主旨是征集各方意见与建议,并通过商会的平台,将相关建议和想法形成调研报告,提交政府参考。
“康鹭改造势在必行,我们在粤湖北服装人只有抱团取暖才能使整个产业发展得更好。如果大家各自为政,整个产业散了,就很难再发展起来,也必然也会影响到个人发展。”滕华国同时提醒参会企业要关注顶手费、转让费之类纠纷,避免经济损失。
广东省湖北商会会长滕华国
“广州服装企业现阶段部分存在生产环境拥挤、生产条件简陋、产业升级困难等现状,有升级改造或梯度转移需求。”滕华国告诉南都记者,广大湖北服装人是广州纺织行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奉献者,更是广州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见证者与参与者。
他表示,湖北籍服装企业的老板主要关心相关产业链问题,特别是服装生产上下游的服务配套能否跟上,比如布匹、辅料的产业链转移等问题。“他们(去到清远后)能不能链接上这些产业链,产业链全不全是最重要的问题。目前清远已有所布局,湖北商会也为此提出集合湖北籍服装企业在广州周边创办产业园的规划,主要看各方意愿去落实推进。”
纺织服装业是广东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以广州为例,全市活跃着大量相关企业,在产业规模、就业人口方面皆非常突出。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来这里找产品,各大市场每天交易极为活跃,从生产到批发,从高端到低端,广州通过长期努力所建立的产业链优势,在全国可谓独一无二。
如今这种产业链优势依然很明显,不过,从产业的长远发展考虑,有很多现实问题值得注意。服装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中小企业是目前产业的主力军。这种形态的局限性在于,多以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的设计、研发能力不够强,也限制了广州纺织服装业的升级发展。
海珠区中大商圈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和梯度有序转移专班负责人彭雄军
海珠区中大商圈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和梯度有序转移专班负责人彭雄军在会上表示,海珠区旧改势在必行,希望各企业能积极面对,同时做好企业未来的规划,并从旧改工作“逐步推进,势在必行”、升级工作“合规升规,集聚发展”、转移工作“清远先行,自由选择”三个方面,向参会服装企业主进行了详细阐述。
企业“招工难”等问题突出
产业转移需找到适合聚集发展的区域
全球纺织看华南,华南纺织看中大。据广州市商务局公布的数据,中大纺织商圈位于海珠区空间规划的“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商圈内有59家大小面辅料专业市场,商铺约2.3万间,经营商户、企业近1.6万户,直接从业10万人,关联从业超200万人,经营品类超10万种。
每年正月十五前后,都是广州制衣工厂开年后的招工黄金季。在海珠康乐村的街边,不少老板站在街边排着长队等待工人前来。但今年“招工难”问题更为突出。“我们出的工钱越来越多,但能招到的稳定工人越来越少。”在康乐村经营服装加工生产的吴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工厂已在康乐村运营十来年,明确感受到“招工难”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工人日薪从过去两三百提高至四五百都少有稳定工来应聘。
今年以来,为稳步推进康鹭片区等重点片区综合治理,海珠区建立部门街道联动工作机制,每月安排2—3次联合执法集中行动,铁腕整治城中村“六乱”、消防安全、治安管理等问题。由此,也进一步增加了康鹭片区服装企业考虑搬迁的紧迫感。
广东省湖北商会服饰专业委员会主任梁富斌在会上表示,当前整个海珠服装企业从业人士对前路不知所措,不知道何去何从。针对转移,他提出二个观点:
第一,分步实施。根据旧改的进度,分别开展搬迁工作,不能搞“一窝风”,导致出现企业工人离开了,物业却要长时间闲置的问题。
第二,区别对待。服装产业向清远转移,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海珠区大型企业,有条件的可以向清远转移,但是对于“小蝌蚪”型企业,必须要为他们寻找制定一个合适的聚集发展区域。政府层面要根据产业特性作出具体调研,听取民声民意,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产业转移找到真正适合的地方。
广东省湖北商会服饰专业委员会主任梁富斌。
梁富斌告诉记者,中大纺织商圈城中村内的小作坊制衣工厂,大多都属于“小蝌蚪”型单位,它们的发展主要长期依附在城中村这样的环境里面生存,一旦离开这个环境就会面临各种新问题。这也是不少对搬迁还心在犹疑的城中村经营户所担心的。
整体迁移
要保留升级“小单快返”模式
在企业代表发言环节,网络大V傅姐姐表示,迁移是必然的,湖北服装人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整体迁移以及如何保留升级独特的“小单快返”模式。“希望大家向浙商学习,团结一致,从产业链角度出发,根本解决面辅料、工厂、工人等系列问题。找到一个长远发展、有服装基因的好地方共同谋发展。”
依迪娜服饰董事长刘拥军则表示,自己2006年开始从事服装行业,行业的特性就是“快速”,从成本、时间角度考虑,希望搬迁地能越近则越好。“但是经过最近一两年的搬迁情况来看,老乡都是在‘打游击’,都是短暂性的安置,最终搞到疲惫不堪。对于海珠以及番禺,虽然是老乡的首选,但是同样面临拆迁转移的问题,不能长久以及稳定发展。”
在他看来,一个可以让湖北老乡安稳长久发展的地方是目前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也有很多老乡在新塘做服装,目前是做牛仔为主。据了解,新塘有大量的闲置厂房,标准的产业园区,服装产业链基础完善,最主要是整体的产业配套和模式跟海珠是一样的,成本却是非常低廉的。”
2月17日,广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争取到2025年底纺织和服装产业营收达到7000亿元,到2027年底实现翻一番。
根据《实施意见》,广东将推动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走时尚化、高端化、品牌化、数智化、低碳化、国际化和总部经济集聚地、创意设计策源地、服贸会展新高地的“六化三地”高质量发展道路,培育世界级先进纺织服装产业强省。
做好产业规划,整合产业要素,广东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形势越来越明朗。
滕华国告诉记者,接下来,广东省湖北商会将根据具体情况继续举办海珠服装产业转移调研座谈会,聚集各方意见,为服装产业转移和升级寻找最贴切实际的方案。
摄影/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魏凯 新媒体协作 林至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