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画出“红线”明确“底线”,增加课后服务校外资源供给

2023-08-20 13:52: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讯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校外培训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规范,但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


【资料图】

南都深调研

对此,惠州市校外培训机构协会会长李敏剑认为,在“双减”的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规范治理工作中,需要家校社和校外培训机构的通力配合,尤其要得到家长的高度认同和理解。惠州市人大代表翁国平认为,引导教辅机构走向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一定要堵疏结合,政府作为,家、校、社会共同发力。

强化监管

全面落实“黑白名单” 防止学科类培训反弹  

李敏剑表示,培训机构具有鲜明的教育属性,直接关系立德树人的成效。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对其在办学许可、登记、收费、广告宣传、安全、卫生乃至食品安全等方面严格监管,画出“红线”,明确“底线”;在教育教学方面,亟须督促校外培训机构遵循教育规律,同时,对培训机构师资队伍的师德师风也应作出相应监管。

他建议,政府层面应进一步加大“双减”政策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家长、学生明确“双减”政策的实施意义,学校层面也要强化宣传,消除家长的疑虑,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加大“双减”政策宣传阐释力度,积极总结推广“双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各方转变理念,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建立健全家校育人机制,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多方加强家校沟通,明确家校育人责任,努力凝聚减负共识,防止学校“减负”的同时家长“增负”。

同时,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在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积极探索社会志愿者、专业人士到校提供专业辅导机制,增加课后服务校外资源供给,拓宽课后服务渠道。

加强监管力度,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坚持“科学、法制、规范”思维,严格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积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发挥师资、技术等方面优势,把培训重点放在学生兴趣培养拓展上,积极为学生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教育培训。

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严格审批登记,全面落实“黑白名单”、信息公开等制度,加强教师资格、培训教材、培训课程等方面管理,防止学科类培训反弹。

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加大整治力度,定期开展联合检查、明察暗访,督促落实消防安全、疫情防控等措施,加强预收费风险管控,严查变相培训、虚假宣传等行为,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有序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堵疏结合

政府作为,家、校、社会共同发力  

“社会上的各类培训之所以屡禁不止,归根结底是社会有此类需求,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家长,以及参加各类求学、就业考试的考生等,单纯通过堵截禁止是远远不够的。“对此,惠州市人大代表翁国平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审批、管理的长效机制,对合法合规的培训机构进行规范和指导,对隐形、变异的违规培训机构要加大打击查处力度。引导教辅机构走向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一定要堵疏结合,政府作为,家、校、社会共同发力,才能真正把“双减”工作有效落地。

数据调查

“首先是学校教育要提质,你想想,如果学生在学校都学好了,那自然补课培训的需求就少了。”长期从事教育行业的黄先生认为,校内学习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有的学生确实存在领悟慢、吸收差的情况,那么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也实有必要。所以,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需要重拳整治,也需要有效疏导。

焦点

与培训机构发生纠纷,家长该如何维权?近七成受访家长选择“双方协商调解”

“若您在校外培训过程中与培训机构发生纠纷,会如何处理”,南都问卷调查中,67.98%受访者选择“双方协商调解”,有两成家长表示会“寻求第三方调解”。吴女士称,此前给孩子报的培训机构搬迁了新址,有装修味道,怕对孩子健康有影响,就与对方协商,最后机构同意延迟了上课期限。 

警惕以“充值赠送”等方式诱导超时段、超限额收费  

校外培训乱象,是很难治理的痼疾,也是迫在眉睫的“急症”。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要“严格审批和登记制度,确保培训机构的合法性和质量”“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建立黑名单制度”“设立举报渠道,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和举报违规行为”“推广教育法律法规,提高公众对教育的认知和意识”。

惠州市校外培训机构协会会长李敏剑提醒,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是否证照齐全,“证”是指教育系统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照”是指营业执照。一定要做到“三要三不要”:要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要认真阅读并签署合同、要保留好票据;不要听信培训机构的一面之词、不要一次性缴纳过多费用、不要向无资质机构缴纳费用。学生家长在支付培训费用时,不要支付超过3个月或60个课时的费用;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支付不超过5000元限额的费用,避免退费纠纷和“卷钱跑路”风险。同时,要警惕以“充值赠送”等方式诱导超时段、超限额收费。  

如遇培训机构“卷款跑路” 可视案件情况向公安机关报案

如遇消费陷阱被欺诈欺骗,受害家长首先可尝试采取协商方式处理,主动与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沟通退费事宜,要求退还已经交纳的学费。并且注意收集付款凭证、合同等相关证据,以备起诉之需。

其次是投诉,如协商无果后,可选择针对该培训机构的具体违法违规行为,向消费者协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机关投诉并要求处理。在协商、投诉无果的情况下,家长们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对于教育培训机构“卷款跑路”的行为,不仅可能涉及民事纠纷,其经营过程中可能同时涉嫌非法集资、挪用资金甚至合同诈骗等情况,因此家长们可以视案件具体情况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

策划:刘岸然 谢江涛

统筹:刘辉龙 蔡雯

执行统筹:郭秋成

编辑统筹:易福红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郭秋成 黄海林 王诗媛 黎秀敏 田飞 实习生 李建阳

关键词:

相关阅读

it

Copyright ©  2015-2022 今日澳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4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